隨著移動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如今WEB和APP在各自的應用領域里都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那么未來移動互聯網是 Web 的天下還是 App 的天下?
從技術上來看,web的瓶頸是什么?我覺得一是本地渲染的效率,二是跨平臺開發支持,三是流量。
首先,本地渲染效率這個,到現在這個階段,基本取決于硬件發展,軟優化能取得的改進已經有限。而硬件的發展,我們可以以pc為基礎進行下對比,早在多年以前,cpu的單芯技術已經基本發展到了極限,后來的進步基本都基于多核并行技術,這帶來的就是能耗的大幅增加和空間占用的增加,這樣的性能增強方式和其代價,移動設備要做到多大,電池技術要多發達才能全盤接受?
然后,跨平臺開發支持,我們都知道寫app要針對不同平臺去寫,但是寫web就不用了么?沒錯,pc上已經不用了,但是移動平臺上仍然存在屏幕自適應、流量策略自適應、性能適應等等一系列問題,跟app開發相比毫不遜色,在這些問題解決之前,web的優勢何在?而這些問題每個七八年,怕是也解決不好吧?而且app開發隨著平臺的逐漸統一,并且如果有一個合適的中間框架支持,其開發成本和webform將不存在太大差異(只是目前還沒人去做這件事)。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流量,app的流量優勢很明顯,只傳遞必要數據,最優的壓縮算法,強大的用戶可控性。也就是說,只要用戶care流量,web永遠存在先天劣勢。而啥時候流量會變得不需要去care?答案很明顯,手機可以包月上網的時候。啥時候可以包月上網?沒有答案。3G也好,4G也罷,都是浮云,沒有哪個運營商的基站建設可以nb到讓所有用戶包月使用,聯通不行,移動也不行。另一個替代之道是wifi熱點,但是wifi熱點建設涉及到太多利益沖突和技術限制,沒有個十來年怕是不會有本質改變。
從長遠來看是WEB比較有優勢,但這介于長遠和現在有個時間差。
從PC上來講:WEB化還沒有完全的達到理想的效果,雖然很多應用都開始WEB化,GOOGLE也在力推google OS。但是WEB應用還是沒有能達到桌面化應用的方便與快速。WEB應用商店也沒有像之前所述的那樣具有顛覆性,而有人甚至放出未來的GOOGLE OS很可能是chrome os 和android 的合體,也就是不完全基于云端的WEB化實現,還有本地應用。
從手持設備上講:移動APP具有天然的優勢,未來一段時間內是很難WEB化的,這個時間至少需要三-五年的時間,中國可能要更久,所以APP還是一個趨勢。但我們不能否認 javascript + html5 + CSS架構的WEB應用的出現,但要相比于APP,按現在所觀查到的結果來看,還沒有達到預期甚至是顛覆的效果。GOOGLE在WEB化上應用很顯然是最多的,基本上所有應用都有相應的HMTL5應用。但較為復雜的功能還要依賴于APP。
分析認為兩者目前在移動互聯網領域應用中都占有比較重要的地位,不可以說誰哪個更有優勢哪個弱于哪個,這種互補的書面在未來相關長的時間中仍然存在。但隨著移動互聯網使用者的用戶體驗的不斷提升和變化,也許兩者之間的差異會慢慢顯現出來,所以兩者在未來移動互聯網領域中都會繼續成為主要面對用戶的主要接口。
.